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吉林市机关团休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管理办法

时间:2024-05-15 00:51:1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7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市机关团休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管理办法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机关团休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管理办法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治安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吉林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市行政区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敌人,保障安全”的方针,实行综合治理。
第四条 市、县、区公安局是本行政区范围内的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贯彻国家有关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晰方针、政策、规定;监督、检查单位治安保卫工作;依法查处违章违法案件。
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单位治安保卫工作。

第二章 单位治安保卫的任务与责任
第五条 单位治安保卫工作任务;
(一)认真贯彻执行治安保卫工作的法律、法规;
(二)对职工和临时招用的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四防”安全教育,做好预防犯罪工作;
(三)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做好“四防”安全工作;
(四)同毗邻单位或部门搞好治安联防;
(五)调解、处理单位职工纠纷;
(六)做好轻微违法人的帮教和刑满释放、劳教解除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
(七)监督、考察在本单位的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罪犯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被告人;
(八)查处本单位违反内部治安管理制度的事件的人员(单位有公安处、科的负责查破单位内部发生的一般反革命案件、破坏事故和刑事案件);
(九)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有关案件;
(十)完成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部署的其它治安保卫任务。
第六条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负全责。
第七条 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必须实行现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责任,把治安保卫工作任务、指标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车间(科室)、班组和职工个人,并与个人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
第八条 单位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以下治安保卫工作的规章、制度:
(一)财物、票证管理制度;
(二)防火安全和防火检查制度;
(三)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管理制度;
(四)文件、资料保密管理制度;
(五)要害部位安全保卫制度;
(六)门卫、值班、巡逻制度;
(七)人员、物资出入门检查管理制度;
(八)重大治安情况报告制度。

第三章 分类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九条 单位应按治安保卫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加强现金、物资、人员等各项管理工作。
第十条 财会部门存放现金过夜、不得超过银行规定的限额,因特殊情况需滞留超限额现金过夜的,须经本单位主管财务或保卫工作的领导批准,并设专人看管。
现金、支票、国库券以及其它有价证券必须存入保险柜、保险柜要由专人管理,取放时要随时开启、锁好。钥匙要随身携带,交接钥匙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对支票和其它票证、凭证坚持检验、复核制度,支票和印章分别保管,并不得签发空白支票和预先在空白支票上加盖印章。
存放现金、支票、国库券以及其它有价证券的房屋应安全牢固,门要包铁皮并安装安全锁,窗安铁护栏,并安装报警器。
非财会部门存放的临时款项,数额较大时,须送财会或保卫部门妥善处理。
取送现金必须使用报警安全包,并不得少于二人,超过五千元要有一名男同志,万元以上要派专车,数额巨大的要由保卫人员陪护。
第十一条 仓库、货场、料场等重要场地,人员出入要登记,物资要定期检验,并指定人员值班、巡逻、看护。重要、大型仓库要有保护设施,露天仓库、货物必须设置围墙或围栏,并设专人看护。物资应及时收仓入库,不得乱堆乱放。
第十二条 施工(安装)用的各种机具,每日收工时必须认真清点,凡能入库的都入库保管,不能入库的由专人看管。
第十三条 稀有贵重金属及其合金制成品,必须存入安全牢固的专库或专柜内,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在经营、使用、流转过程中,坚持收、发、领、退计量登记,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在生产中使用的稀有贵重金属须指定专人管理,对稀有贵重重金属废旧品、可回收的废渣和废液等须由单位主管部门统一回收、登记、入库保管,并按规定处理。禁止任何个人或其它部门自行处理。
第十四条 存放贵重仪器、设备和彩色电视机、录像机、高档照像机、高档收录机的房屋必须坚固。要设专人管理,逐件登记。严格领用、退还、交接手续,做到帐物相符。分散使用的必须落实专人保管,明确责任,经常检查,防止丢失。
第十五条 各类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元素和病毒、病菌等危险品,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安部门要求保管、使用。要设专库存放,库房实行双人双锁制,门窗通风口要加强管理,加设防护栏,符合安全要求。严格执行购销、领用审批手续,坚持经常清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公安
部门。
第十六条 枪支弹药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严格的领用登记、审批制度,定期清点。集中存放的枪支要分解,枪与弹分开,存放的库房必须合乎标准,并设值班人员看管守护。
第十七条 文物的出土、运输、鉴定、保存、使用展出、销售须在公安部门监护下进行,存放文物的仓库、展室要有牢固的防护设施。设专人看护。
第十八条 珍贵资料和机密资料要在安全牢固的库房、专柜里存放,并设专人管理。要严格保管、借阅、使用、退还的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废旧物资、器材实行统一回收,统一管理,按国家规定统一处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落实具体防护措施,防止丢失。废品收购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废品收购的规定,不准收购国家禁收物资,发现出售可疑物资,要及时报告公安部门。
第二十条 俱乐部、招待所、教学楼、集体宿舍、浴池、更衣室、文化室、广播室、办公室等部位和场所要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要配置完好的消防器材和防护设施,落实防护措施,预防火灾、爆炸及其它治安事故的发生。对易发生治安灾害事故的场所、部位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财物安全管理人员和门卫、更夫、护厂、值班人员是管理财物的直接责任者,要选配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要明确职责范围和分工区域,落实岗位承包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查报,发现犯罪分子要立即抓捕,发生案件后,要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
案。
各单位值班、值宿、门卫、更夫、护厂、经警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准在班前、班上饮酒,不准在岗位上睡觉或进行娱乐活动,不准留人住宿。
第二十三条 公安部门确定的安全防范部位、场所、单位必须安装现代化通讯、报警设备。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要定期对本辖区范围内各单位治安保卫工作进行检查,对发现隐患漏洞可口头指出或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必要时可传唤单位主管领导或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及时整改不足以防止危害发生的部位或部门,应责令停产或停业整改。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单位发生的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可根据不同情况,对有关单位发出《公安建议书》,提出处理意见,单位必须认真听取公安机关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公安机关。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单位的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或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治安保卫责任制和各项治安保卫制度健全,案件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明显下降,维护内部治安秩序取得显著成绩的;
(二)及时发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或防止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使国家、集体或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失的;
(三)职工犯罪率明显下降,在预防和减少犯罪上做出贡献的;
(四)揭发检举犯罪行为,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协助查破案件,抓获犯罪分子或抢险救灾事迹突出的;
(五)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在治安保卫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对责任者和主要负责人处以十元至二百元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二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给予千元的罚款,情节特殊、后果严重的处以二千
元至一万元的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认真执行本办法,经公安机关通知,在限期内仍不改正的;
(二)因疏于防范而发生案件的;
(三)职工违法犯罪活动突出的;
(四)发生治安灾害事故使国家、集体或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
(五)内部治安秩序混乱或发生严重治安问题的;
(六)经警、门卫、值班等内部防范人员玩忽职守的;
(七)知情不举、包庇犯罪或贪生怕死、见危不救的;
(八)发生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不查处或隐瞒不服、弄虚作假的;
(九)打击报复揭发检举人,阻挠、破坏治安保卫工作的;
上述行为造成财产损失的,当事人或单位应依法承担经济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公安局负责组织实施并解释。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经济处罚标准,由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和市物价局制定。市公安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与市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时,按本办法执行。上级有新规定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1988年8月30日

济南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

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


济南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

(2013年7月19日济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2013年9月29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
工作的领导,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保障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应当安排不低于百分之十五的比例用于残疾人事业;市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残疾人体育事业。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工作;建立专题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残疾预防与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其日常工作由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
第六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和维护残疾人利益,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章程或者接受人民政府委托,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重要凭证。
申办残疾人证的,应当到残疾人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经具备评定资质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鉴定,并经市残疾人联合会审核后,由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核发。
申办残疾人证,免交残疾鉴定费和工本费,所需经费由市级财政承担。
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安全预警等措施,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应急处理和医疗急救机制,健全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残疾预防体系。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妇提供孕期保健服务,预防婴儿出生缺陷;应当为新出生残疾婴儿建档立卡,并定期向卫生、人口计划生育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报告。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以社区为基础,组织和指导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残疾人家庭和社会志愿者,采取政府购买社区康复训练成果、推进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规范社区康复机构服务等方式,开展综合性社区康复服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至少兴办一所骨干型、标准化的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作为残疾人康复科研和服务基地。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符合规定的零至七周岁残疾儿童免费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七至十四周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康复救助。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书本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免收教科书费,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公办特殊教育机构在校生免收书本费、住宿费、校服费,补助伙食费、交通费。
县(市、区)人民政府对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应当采取送教上门、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实施义务教育,并设立送教服务工作专项补贴。
第十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特殊教育机构设立学前班,接收不适宜在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就读的残疾儿童。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扶残助学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学生给予资助或者奖励。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六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标准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额计算;达不到当地平均工资额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实际发放的平均工资额计算。财政全额拨款的用人单位,由残疾人联合会报本级财政部门足额代扣;办理税务登记的用人单位,由残疾人联合会报地方税务机关足额代征;其他用人单位,由残疾人联合会设立的残疾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取。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每日千分之五的比例加处滞纳金,加处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数额。用人单位对限期缴纳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限期缴纳决定的,财政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用于职业培训、职业康复等与残疾人就业相关事宜。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服务的公益性岗位,并保障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待遇。
第十九条 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残疾人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训练中心。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应当设置适合残疾人活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
第二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二十一条 对在国际、国内体育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给予奖励,并在上学和就业等方面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第二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重度残疾人免费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对其他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给予补贴。
第二十三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健全完善志愿助残服务机制,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助残公益服务活动。
第二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完善残疾人生活保障救助机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应当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适当提高,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度残疾人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代缴个人承担部分的全部费用;为参加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代缴最低档次养老保险费,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适当提高代缴标准。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去世后,殡仪馆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第二十六条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享受国家、省、市规定的优惠待遇。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履行法定义务,为残疾人提供优惠和便利。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人民法院应当为有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法律救助的残疾人,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二十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实现残疾人交通出行、信息交流、居住环境无障碍。
第二十九条 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保证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第三十条 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有权向同级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发出维权意见书。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自接到维权意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查处情况书面报告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逾期不处理也不报告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可以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改正。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武威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武威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省属驻武各单位:
《武威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7年5月14日市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印发。


二OO七年五月十五日

武威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二00七年五月十四日市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工作规则》、《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新一届市人民政府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任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增强服务功能,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做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政廉政,求真务实,忠于职守,顾全大局,竭尽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行使职权,切实贯彻市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在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确保市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第二章 人员职责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和各委办局主任、局长组成。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全面工作,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
第七条 副市长、秘书长协助市长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政府签署文件,发表讲话,协调工作,进行外事活动。
第八条 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联系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相关工作,协调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第九条 根据工作需要市政府设市长助理若干名,协助市长或副市长工作,可分管某方面的工作,参加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
第十条 市长出国或学习期间,由常务副市长或市长指定的副市长代行市长职责。副市长离市出访、学习和休假期间,其分管工作由市长或市长指定其他副市长代管。
第十一条 各局局长、各委员会主任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可根据法律法规,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发布公告,行使权力。审计局和监察局在市长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权力,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三章 政府职能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十三条 履行宏观调控职能。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培育财源,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第十四条 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强化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十五条 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第十六条 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第四章  政府决策

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建立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第十八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社会行政事务管理、规范性文件、大型项目等重大决策,由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县区提请市人民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相关机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县区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会前分管副市长应召集相关部门认真讨论,依据法律法规提出可行性意见,反复修改审核,基本成熟后再提交会议讨论。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常委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报经市委原则同意。对关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重要项目的执行情况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政情通报会或新闻发布会,公开政务,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各部门、各县区政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及时反馈落实情况,不得推诿扯皮。

第五章 依法行政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依法行使行政权,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严格监督。
第二十三条 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适时制定规范性文件,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四条 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和国务院、省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命令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应及时报市政府备案审查。部门提请市人民政府讨论的规范性文件,须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审查。
第二十五条 要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行政监督

第二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办理市人大、市政协的议案、提案和意见建议。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县区人民政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反映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反馈或公布。适时召开工作通报会,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知名人士参加,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和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八条 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不断改进作风,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搞好工作。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完善信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避免大规模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群众来信,处理群众来访。
第三十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坚持政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市政府重要决策、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进展情况以及非泄密的政务信息,通过“武威政府网”、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发布,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

第七章 工作布局

第三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年度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的安排布局,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与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签订年度工作责任书,每半年进行一次督促检查,年底进行考核奖惩。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年初工作安排部署,并在年中和年末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执行情况。市政府办公室及时组织督查,适时进行通报。
第三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年度工作布局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市政府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八章  会议制度

第三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实行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制度,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必要时召开市长碰头会、联席会、工作协调会议研究具体事宜。
第三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和各委办局主任、局长等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必要时可邀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及法院、检察院等方面的负责人参加。其主要任务是:
1、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重要指示、决定;
2、讨论决定全市性重大行政措施和重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问题;
3、通报全市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重要工作。
4、讨论其他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事项。
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议题由市长确定。
第三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组成,市发改委、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列席,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根据议题需要列席,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副市长召集和主持。其主要任务是:
1、研究讨论向省政府、市委报告请示的重要事项;
2、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3、讨论、审定由市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草案;
4、讨论决定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的重要请示事项,听取重要工作汇报;
5、讨论决定人事任免及奖惩事项;
6、研究讨论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的其他事项。
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议题由各副市长、秘书长协调审核提出,报市长确定。尚未协调一致的议题,原则上不提交会议审议。出席会议的组成人员应达到组成人员的半数以上。
第三十七条 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组成。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根据议题需要列席。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副市长召集,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议题由市长或副市长确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请求决定的一般性事项,安排需要有关部门配合做好的具体工作,讨论决定市长、副市长提请解决的具体问题。
第三十八条 不定期召开市长碰头会,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主持,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等参加。主要内容是互通情况,分析形势,研究市政府当前工作和阶段性工作。
第三十九条 市长、副市长可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现场办公会、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会议由分管副市长与市长沟通后决定,参加人员由分管副市长确定。筹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第四十条 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长碰头会议的准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各部门提交会议讨论的事项须提前一周报送市政府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提出意见,呈会议召集人审定。会议内容应事先告知与会人员,重要议题应事先准备好书面材料分送与会人员,并由有关部门作出书面说明。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由呈办单位和法制局共同修改后,按发文程序运转。会议议定的其他事项,需要形成文件印发县区和有关部门执行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市政府各分管副秘书长协调落实。
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不能出席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应向市长或会议主持人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和由市长主持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由秘书长审核后,报市长签发。其他副市长主持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由各分管副秘书长审核后,报主持会议的副市长签发。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公开报道。新闻稿须经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审定。如有需要,报市长或副市长审定。
第四十三条 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或经分管副市长审核同意后,报市长批准。市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一般不邀请市长、副市长或各县区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市长或分管副市长同意。
第四十四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注重实效,并尽可能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第九章 公文处理

第四十五条 审批文件应按照职责分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省政府下发的涉及全局性的重要文件和紧急电报,由市长审批,副市长按照市长批示抓好落实;
2、一般性、常规性文件,按照分工,由副市长直接审批处理;
3、事关重大灾情、疫情、险情、事故等紧急突发性事件的文件,副市长处理后,应当及时报告市长;
4、涉及几个部门工作的文件,由分管副市长协调处理。
第四十六条 制发文件应严格按程序审核把关。
1、市人民政府形成的全局性重要文件,由秘书长审核后报市长签发;涉及相关部门业务的一般性文件,由副秘书长审核后报分管副市长签发。
2、对决定、办法、意见、通告、公告等政策法规较强的文件,主管部门起草,组织相关部门讨论,送市政府法制局审核把关,由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审核,分管副市长审签后,呈送市长或副市长签发。
3、市政府部门需要市政府批转的文件和部门为市政府代拟的文件,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送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后,呈送分管副市长签发。
第四十七条 各县区、各部门报送市人民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甘肃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的有关规定,报送文件应严格遵循办文程序。
1、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必须注明签发人。除市政府领导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个人报送公文。呈报文件应先送市政府办公室登记后,按市长分工分别处理,不得多头报送或越级行文。
2、请示性文件,应一文一事,不附带其他事项。各部门报送市人民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3、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文件由政府办公室提出拟办意见,送分管副市长批示后转主管部门办理。需提交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须经分管副市长批示后转呈市长审定。
4、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部门职权范围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市政府办公室不再转发。要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

第十章  作风纪律

第四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领导要严格遵守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树立规范服务、勤政廉洁、从严治政的新风正气。担负起“一岗双责”的职责,在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同时,抓好分管部门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领导要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做到尽职、尽责,行为规范;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力争做学习的模范、服务的模范、创新的模范。
第五十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领导要正确把握形势,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市人民政府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组织市政府领导及各委办局负责人经常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领导素质和领导水平。
第五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员。基层要简化接待,严禁到辖区分界处迎送。公务活动一律吃工作餐,严控陪餐人员,严禁请吃、吃请,严禁收受礼品。
第五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参加各种应酬性庆典、剪彩和迎来送往活动,县区及市政府各部门邀请市政府领导参加这类活动的通知、函件和请柬,一律送市政府办公室统筹安排。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情况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的,一般不公开发表。
第五十三条 改进会议和市长、副市长活动的宣传报道。注重宣传政策,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事。市政府召开的会议,市长、副市长活动的报道,由市政府办公室安排。
第五十四条 市长、副市长出访,由市政府报省政府审批。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出访,由政府外事办公室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其中主要负责人出访报市长审批。
第五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讲大局、讲党性、讲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自觉维护政令统一,保证政令畅通。要坚决执行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人民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人民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人民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和文章,事先须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第五十六条 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向市人民政府请示报告。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离市要向市长报告;市政府部门主要领导离市要向分管副市长报告。
第五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领导要严格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本部门工作人员,严禁利用特殊身份越权办事,拉关系,谋私利。
第五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通知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必须按要求参加。特殊情况确需更换参会人员的,应向市政府办公室和分管副市长请假。
第五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压缩会议,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考核活动。要严格审批制度,应由部门或行业组织的督查、检查、调研等政务活动,不得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通知。确需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和需要进行的政务活动,要经分管副市长同意后,由市政府办公室统筹安排。市政府各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原则上不邀请县区领导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市政府批准。会议要求不能泄露讨论事项的,要严格保密。
第六十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送礼和宴请;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本规则自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在执行中若有问题及时向市政府办公室反映。
第六十二条 本规则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